济南形意拳研究会

传承经典   强身健体

全国咨询热线

0531-83189798

18663711933

杨遵利:济南形意拳的"掌门人" 收徒已超300人
来源:生活日报 | 作者:□文/本报记者王倩片/本报记者徐延春 | 发布时间: 19811天前 | 39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杨遵利:济南形意拳的“掌门人”,他要把形意拳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传播下去。
“三十多年了,我会为济南形意拳的传承努力下去。”作为新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岁的杨遵利说,即便没有日前省文化厅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他依然想让更多的人从济南形意拳中受益。“2011年11月19日上午,记者见到杨遵利时,他说,练拳不是要争强好胜,“是要从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感。”

                                                 
  杨遵利:济南形意拳的“掌门人”,他要把形意拳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传播下去

“三十多年了,我会为济南形意拳的传承努力下去。”作为新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岁的杨遵利说,即便没有日前省文化厅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他依然想让更多的人从济南形意拳中受益。“19日上午,记者见到杨遵利时,他说,练拳不是要争强好胜,“是要从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感。”
  形意拳,杨遵利用心研习三十余年
  2011年11月19日8点半,济南形意拳玉函路六里山授拳场地。初冬的空气中还飘着雨丝,记者远远便看到杨遵利先生背着手在拳场气定神闲地踱步。见记者走进拳场,杨先生抱拳行礼,不像个习武之人,倒像个先生。虽然飘着雨,杨先生的几个弟子还是来到拳场,恭敬地跟师父打过招呼,然后各自练习起来。杨遵利说,每逢周日,是这个拳场人最多的时候,今天来的几位弟子,都是多年跟随他研习形意拳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杨遵利只有十七八岁,因自小迷恋武术,他便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拳艺。1980年后,中华武术开始在那个时代渐渐被扶持,高医俗、李静轩等武术名家在济南英雄山下传授济南形意拳,学武之风一度兴盛。从河北传到山东的形意拳,有一个为其几近痴迷的人,他就是杨遵利。为了更好地研习武学,杨遵利先拜形意拳大师高医俗先生为师,高老去世后,他又师从李静轩先生。三十年如一日的研修和努力,让杨遵利成为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而在他自己看来,这三十年的功夫,“不只是为了我自己,也不只是为了我们研究会,而是为了把形意拳、把整个中华武术的精魂,让更多的人去知晓,从中受益。”
  武德不行,功夫再深也得不到尊重
  武侠小说里,一些盖世高手几乎拈花飞叶,为了尽快打赢对手,与人较量起来也是直捣要害,拳拳见力。在现实中的武侠高手到底是什么样子?杨遵利的弟子李长新笑着说,跟师父过招的高手不少,曾有个埃及的高手专门来找师父,“刚搭了把手,对方就感到师父手上的劲,趔趄着蹲在了地上。”几个弟子说了不少这样的小事儿,诸如同一个泰拳高手试手,对方都没打出拳就感到师父手上的功夫,甘拜下风。而杨遵利则在一边笑笑说,习武之人不能只讲功夫的高低,还得讲武德,武德不行,功夫再深也得不到尊重。
  得知自己获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之后,杨遵利说自己最大的欣慰,“还是形意拳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是整个形意拳界的,说明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过去都是说‘耍武术的’,其实只看到了武术的外在,现在我们所做的保护、传承,就是想把形意拳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传播下去。”
杨遵利的努力并不是口头上的,作为一名省属单位的工作人员,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形意拳的传播上。1986年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成立,杨遵利开始承担研究会相当多的工作。他说他这十几年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不是名誉,而是“看着形意拳从不被大众熟知,到现在有很多远方的人慕名来学习,在大众化平台上形意拳让更多人受益了,我就真心觉得很开心很幸福。”

很多道理,在习武中融会贯通
  自小喜爱习武,杨遵利从十几岁开始就对传统武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少林寺》还没风靡全国的时候,我就习武两年了。”说起最初的习武动机,杨遵利说倒没有什么“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大话,“纯粹是自己喜欢”。
  杨遵利说他自己最近十几年做的很让自己满意的一件事,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形意拳走进了校园,“先是进高校,在高校里开辟出习武基地,山东财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济南职业学院南校等学校都创建了大学形意拳协会,举办武术形意拳培训班。”在济南师范天桥附属中学,形意拳也成了那里的特色体育项目。“如今大学生的体质不如从前,今年高考又可能有20分的体育分,有好的身体,孩子们以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如今的玉函路六里山授拳场上,每逢周日都会有一些娃娃的身影,七岁的韩朝乾就是其中一个。韩朝乾的父亲韩进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两年前带儿子来学习形意拳,开始是为了锻炼身体,坚持下来之后,他发现儿子小时候经常患的感冒不常发作了,“而且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
  这种懂事在杨遵利看来,是形意拳内在文化的熏陶,“无规矩不成方圆,太多孩子现在对传统文化没有概念,让他们从小在这种规矩的氛围中长大,其实不是坏事。”见了师父要行礼,和师兄弟之间要谦让,比武切磋更不能以伤人为目的,低调、谦虚、坚持……很多沉淀在传统文化中的道理,在习武中渐渐融会贯通。如今正式给杨遵利磕头拜师的人已经超过了300人,那些大学里、社会上也在研习形意拳的人则多达上千人。
  习武不仅锻炼身体还是一种修行
  在弟子们眼里,杨遵利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师父。“师父坚持了这么多年,不开武馆不图钱财,人家喊他玩他不去,说还得去教拳;自己有职务,还在闲暇时间坚持为形意拳发扬光大努力,这种德行,你说能不让人敬佩?”跟随师父研习了三年形意拳的李长新说,师父常告诉他们,练拳是一种修行,想达到这种修行,要学会“坚持”两个字。
  采访中,杨遵利的几位弟子不约而同地说,研习了两三年形意拳之后,同之前的自己最大的变化是身体上明显强健了,“还有就是意志上的坚定。”陈岩告诉记者,打从2007年开始练习形意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事事学会“坚持”成了他和几个师兄弟之间的默契,而韩进的理解则是“道理都是相通的,练拳的时候师父常教‘手上的劲儿要含着,出拳时才能有力’,这是不是也正说明了咱做人的道理,低调、含蓄,有时候才是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
  如今杨遵利开辟出三个新的授拳场,“一个在省博,方便东部的形意拳爱好者,一个在天桥区文体中心,还有一个在山师校内。现在还酝酿在山大校内开设练习场地。”这些授拳场他每周都坚持去一次现场指导,杨遵利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更加紧张,他说,自己为形意拳努力了三十年,到现在成为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这依然不是尽头,我还要让更多人知晓、了解形意拳,让更多的人从形意拳中受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