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形意拳研究会

传承经典   强身健体

全国咨询热线

0531-83189798

18663711933

漫漫拳路,风雨历程,铸就济南形意拳今天的辉煌!——探访恩师杨遵利先生的武学足迹
来源: | 作者:jnxyqwz | 发布时间: 1242天前 | 74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漫漫拳路,风雨历程,铸就济南形意拳今天的辉煌!——探访恩师杨遵利先生的武学足迹

                漫漫拳路,风雨历程,铸就济南形意拳今天的辉煌!
                      ———探访恩师杨遵利先生的武学足迹
                                   /朱加营
                           
      恩师杨遵利先生,一位平凡的习武者,用自己三十多年不懈积累、探索,不遗余力的弘扬发展形意拳,使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路坎坷究竟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是如何承担起济南形意拳的发展之路,如何使济南形意拳从不为人所知,到现在收徒三百多人?又是如何一步步铸就了济南形意拳今天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走近济南形意拳,跟随杨遵利先生的步伐,走进他习拳传拳的历程。

                          自幼好武,遇高师得真传

     杨遵利从小好武,受上辈影响是其原因之一。常听长辈说起江湖的故事,姥爷弟兄三人,两人习武,而以老大武功为最,老大早年贩卖水果于行市,曾遇市霸收市利,市霸是练家子,可以两手端起上百多斤的老式独轮车,人皆不敢与之抗衡。大姥爷刚摆下市,就被扯乱地摊,一连三次。最后不得已与市霸交起手来,不出三招被姥爷一记扫趟腿扫翻在地,市霸再不来生事。小小故事却在杨遵利幼时的心里留下了印记,他梦想要成为武术高手。梦想和现实总会交织在一起。随后有缘结识了一位武林高手,他就是形意拳名家高医俗先生。70年代后期,高医俗落实政策回到济南,在一家企业自行车厂看传达。他在济南市英雄山西麓山林中(听杨师说当时红墙东侧的树林中),开了一片场地,成立济南英雄山形意拳辅导站,传授形意拳。
     给杨遵利对高医俗先生的印象是,身形高瘦,两只大眼隐有精光波动,安静不失威仪。因为有同乡的关系,加上杨遵利好学又下功夫,高医俗对杨遵利很是喜爱,十七岁的他正式拜在了高师的门下,从此走上学艺历程。
    开始的时候,高师先教站桩。杨遵利按师要求,站三体式桩功,一站就是一年,一年都沉浸在枯燥的桩中找劲。凭着对武术的酷爱与自己心底的武侠梦,他也不知道如何就坚持了下来。高师感于他坚韧不拔的性格,逐步传授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及对练等。高师传拳还保留着传统武术家的传拳法门,不苟言笑,严谨施教,拳场只闻拳声,不闻笑语声。传拳是一件极其严肃且正统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份威严与传统的传送方式,让徒弟们心中充满了对形意拳的重视,充满了对师父的敬意。
     杨遵利凭着认真刻苦的韧性,很快搏得高师的器重,随师参加过多次对外表演及比赛,后来高师更是把形意拳里面高深的五行生克拳、八字功诀及麟角刀法等悉数传给了他。
    当时的杨遵利住在济南的德兴街,到英雄山练拳场,大概有六七里地,每天早上不到5点便起床,踏着星光跑到练拳场,练到7点多再跑着去上班。下午下了班也先去高师处练拳,然后再回家休息,周而复始四五年便过去了。虽是辛苦却乐此不疲。回忆起往事,杨遵利笑道:要是没有当时的刻苦用功,也就没有现在的武术功底。也就是在那时牢牢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高师的功夫,杨遵利显得很是激动,在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对师父的敬重。高师曾拜当时的形意拳名家黑白鹞子李应勋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形意拳。后来李应勋先生参加武术队抗日时,把高师举荐到马方侯先生处继续学习形意拳。
    高师对马方侯先生很是敬重,听闻当时马方侯先生坐在床上,对来学拳的高医俗道:来,我看一下你练的形意拳怎么样?马方侯先生让高医俗向他打来,高医俗知道马方侯想试自己武功,便全力向马先生攻去,马先生一抖劲便把高医俗打到了墙上,虽被打出,但高医俗依然保持三体式架子不散,马先生赞叹道:好,不错,看来下功夫了。
   高师传拳很是严谨,对杨遵利更是勤加点拨,一次杨遵利正在练习虎扑,却是不得要领,高师见状,猛然一个虎扑扑到近前,但见高师气势骇人,一双大眼精光暴射,身材高瘦却迅捷无比,虽未扑到杨遵利身上,但劲风扑面,气势如虎,在杨遵利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曾有济南武术名家周姓,号周疯子,因此人对武术痴迷到了疯狂的程度故而得名。这周疯子常常躺在冬青带上睡觉,力大过人,若是听闻有高手必找人比试。听得高师之名,便慕名前往,一见面便以握手之际擒点高师合谷穴 “合谷穴若被武术好手拿住,整条臂膀立时瘫软,高师本就是点穴的高手,知道此人不好相与,微微一笑,用拇指一挑便立时破了。

周疯子见一招被破,忙上前一把抱住高师便想摔出去。高师借势身子往前一送,周疯子感觉高师一下子失去了重量,心下微诧,知道遇到高手,立时把高师轻轻放到地上,信服而去。

高师到场地教拳,每次都是亲自扛器械到拳场。随后杨遵利尽量早去帮高师拿器械。有一日杨遵利去的早,杨遵利请教高师道:老师,什么是打人如走路?,高师笑道:你看,脚下加劲,转瞬之间便迈出三米多远。

杨遵利不明所以,高师笑道:来,再看一次。离三米多远的距离一眨眼便到了杨的身边,戛然而止,而气势早已透骨传来,杨遵利猛然所悟。

80年代初,国家发起了挖掘整理武术遗产活动,高师集数年心血,写成了形意拳《拳经拳谱》贡献给国家,国家为他颁发雄狮奖等。现今雄狮奖证书、匾牌都被杨遵利保存起来,成为难得的历史资料。当时高师留给杨遵利的还有民国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山东省兴亚国术表演大会公园国术社全体师生表演纪念底版和照片。照片上不仅有高师精神抖擞的照片,还有高师的师父黑白鹞子李应壎先生。此照片已在其后作的《形意拳述真》中面世,给本门传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杨遵利尊师重道,过年过节都去看望师父。1984年春节刚过,高师有病住院,没料想竟一病不起。杨遵利到医院轮流伺候高师,高师去世后,因高师并无儿女,杨遵利忙前跑后为师父戴孝发了丧,并亲自把师父埋在了他教拳育人的场地。高师去世后,杨师坚持照顾高师母多年。而每到清明、春节前后杨遵利都会前去拜祭,经常缅怀师恩,给徒弟们讲述高师爷的事迹。

                  再入师门,遇李师得再授

    1983年夏季,杨遵利在场地练拳时,看到场地有位老者在练,就问高师:练拳的人是谁?高师答道:这位是你李静轩师叔。杨遵利忙近前行礼,李师给杨遵利的印象就是不喜多言,每天来得很早,功架纯正,一练就是很长时间。这期间除了常来高师场地练拳的李静轩先生,还有罗本祺与朱蕴山先生。

高师去世后,因为没有了师父传授,部分高师的弟子们陆续离开了练拳场,杨遵利却一直坚守着,因为在他心目中,不能让师父多年经营的练拳场荒废了。而后高医俗师爷的师弟李静轩先生、罗本祺先生也就成了场地的老师辈分,而当时朱蕴山先生则在天桥区工人第二文化工场地教拳。

杨遵利当时除了经常去照顾高师母,对拳场的李静轩先生、罗本祺先生、朱蕴山先生也视为老师。除节日看望,凡李静轩先生的寿辰,均有杨遵利操办。

1987年,杨遵利带师弟赖志军、于德水、师庆荣、张红新、郭克红为李静轩老师庆寿,当时李师住在磁带厂女儿的房子,在祝寿时,师弟们提出拜师,在征得李静轩老师同意后,每人磕了三个头,随后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因杨遵利练拳早,又是高医俗先生的徒弟,成了李静轩先生门下的大弟子。经常听到师叔们来参加活动时,称杨遵利为大师兄,就是这个缘故。从此李静轩先生成了杨遵利师父的第二位师父。

杨遵利谈起第二位恩师李静轩先生时,常感念师恩,感觉跟李师不仅学拳还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其意拳拳,让人感到师徒感情颇深。

李师虽较高师年长,但入门较晚,在其37岁时因身体病弱,才从学于李应壎先生门下,后同高医俗师兄、罗本祺师弟一起拜师,留有合影。

李师常讲:高师兄比我早练十年,功夫精深。李师为人谦和,不善多言,每到拳场都是自己专心练拳,特别是练十二形拳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期间,因李师、罗师年龄都大,拳场事务管理和学员报名登记及缴费管理、协助老师教拳就都落在了杨遵利身上。杨遵利成了跑体委和联络其他武术门派的代表人,后又被市中区体委辅导站任命为教练。在拳场助教管理和广泛的活动交流中,使杨遵利开拓了视野,终于在这种磨练中慢慢成长了起来,以致成为了现在济南形意拳的代表性传承人。

恩师杨遵利先生每谈起两位老师,都大赞不已,笑称我现在的教拳方法既有高师的风格又有李师的特点,再加上自己的经验,集两师所长于一身,甚得师法。

高师教拳方法与李师教拳方法各有不同,又各有所长。高师教拳古朴严谨,亲身示范,场地气氛庄严。李师练多讲少,场地气氛宽松。高师拳架恢宏大气严密,李师拳架灵转圆滑中正。跟高师学拳,必须按老师教法习练,跟李师学拳则是多看多体悟。有人认为李师年老练拳的架子有些老年味道(老头拳),其实不然,看李师练拳必须仔细品味才有味道,否则难入三味,不明所以者纯属误解。

恩师杨遵利先生谈起其师李静轩先生,最重要的是李师的武德修为: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受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举慕,受愚圣所藏。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在杨师以后的教学生涯中,都常把李师爷的一些武德思想传授给了徒弟们。

谈起李师,杨遵利最感动的一件事就是李师因病住院,他到医院看望时,李师还伸出一只胳膊笑道:杨,过来碰一下臂。碰臂是练功时的一种练法,杨遵利过去与李师碰了几下,李师笑着说道:功夫你是练的最好的。杨师眼含泪水,看出了李师对他的期望。

恩师杨遵利先生尊师重道堪称是门内典范。过去李静轩师爷的生日均有其操办,李师去世后还常去看望师母。李师母常夸赞:你师父说过,你是门里练得最好,最敬师的人。李师去世时,杨遵利先生任李老治丧委员会主任,一起与师兄弟们送李老最后一程。

李静轩先生于20123月因病去世,享年106岁。生前被世界武术功夫段位制总会评为师范级十段,被世界武术联盟授为功夫长老,研究会顾问等。

                    深感师恩,诸老师亲传指点

    杨遵利先生不仅得高医俗先生、李静轩先生倾心传授,更得罗本祺、朱蕴山先生指点。
    杨遵利先生是1987年同赖志军、于德水、师庆荣、张红新、郭克红拜为李静轩先生为师的,后来到1988年,有军区五所的马继虎等人,在学练形意拳一段时间后提出要拜李静轩先生为师,杨遵利在请示李师同意后筹办仪式。当时快到年底,有师兄弟提出,请罗本祺老师、朱蕴山老师及朱老师的学生一块参加,一者为他们见证,再者也算是节前相聚。    在仪式上,有的师兄弟提出,正好三位老师在场,就搞个集体拜师当时杨遵利先生提出他们已正式拜过李静轩师父,如今几位师弟要拜师,他们再拜显是不合理法,就定为入门仪式吧。于是让杨遵利先生主持了仪式,并用相机拍了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当时参加仪式的有:李鸧先生、孙绪生先生及部分人员等。

在此特向各位隆重介绍一下对恩师习形意拳影响最大的几位老一辈武术家:

罗本祺先生:生于1917年,逝世于1989年,终年72岁。山东桓台县人,是李应壎先生的弟子。他在高师爷去世后,在英雄山形意拳辅导站协助李静轩师爷教拳,兢兢业业,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成立后任常务理事。1989年罗本祺师爷去世时,杨师帮着操办丧事,出殡时,在灵车前戴孝领车。

朱蕴山先生:生于阴历1915年,逝世于2003年,终年88岁。山东桓台人,是李应壎先生的弟子。他在高医俗师爷成立英雄山形意拳第一辅导后,向高师爷提议,在天桥区第二工人文化宫成立形意拳第二辅导站,隶属英雄山辅导站。有刘业胜师叔负责记录报名收费,再交杨师汇总办理。朱蕴山师爷培养了以孙绪生老师为代表的部分传人。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成立后任常务理事,杨师担任会长后聘其为研究会顾问。2003年朱蕴山师爷去世,杨师致悼词。

师吉珍先生:1925年生,逝世于2008年,终年83岁。山东章丘人,是李应壎先生的弟子。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系山东东方科技培训学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热心于形意拳。

 
                 管理拳场,应对交流,维护师门荣誉
                 协拳助教,任劳任怨,宏扬一身正气

    在高医俗先生70年代后期创建英雄山形意拳辅导站,到1984年后李静轩师爷、罗本祺师爷接管辅导站,杨师负责管理协助教拳,一直到2003年前期。多年来杨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做好场地的管理和协助工作,付出了很多汗水,赢得了众位师兄弟们的尊重和老师们的认可。

杨师经过高师爷及李师爷的培养,功夫大进,经常带队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及武术交流活动。

1986年在山东省体育馆随李静轩师爷同澳大利亚武术代表团进行交流;1988年,日本代表团来济南交流时,当时的济南武术馆李恩九馆长带到形意拳场地,由杨师负责接待并表演了一套连环八式及武当剑,受到了日本代表团的好评。

高医俗师教拳时,场地比较肃然。有观者,亦远远站立不敢近观言语。有来交流者也是威敬不已,不敢高声言论。

李师教拳时,随和平静,易多与同道交流。当时有成名人物来练拳场地,喜指手划脚,好为人师。李师为人和善,不愿与人计较,使得有些人渐渐张狂了起来。

有一次杨师正在练太极拳,来者便上前问道:练太极拳呀,学了推手吗,会推手吗?

杨师当时虽年轻但是管理着场地事务,自是上前笑答道:刚学,不一定推的好。

此人哈哈一笑,上步搭手就推。杨师气沉心静,搭手推起,此人本以为一推既胜,竟未推发得劲,不觉诧异,但一心求胜,忽问道:你学推散手了吗?我们推一下散手。也不待杨师搭话,伸掌便来,杨师不料他说动手就动手,忙出手接招,运用太极的左虚则右实,右虚左实,顺势将对手挑偏起两次,然后收手道:到点了,要上班去了,罢手换衣便欲离开。

此人多年习武,和本门又颇有渊源,成名甚早,没料与杨师交手竟未占上风,感觉丢了面子,心中怒起,见杨师收拾衣物正要走,随说道:我要用腿,你肯定挡不住。随上前便一低腿扫来,杨师当时一手拿衣,见状忙弓步沉气,才未被其扫动。杨师恼对方忽然发招,不讲礼义,放衣便要上前而搏。李师见状忙上前制止,双方才作罢。通过此次搭手,此人张狂气焰一扫而光,后来还和杨师成了好友,到外地参加全国比赛时也一起随队参加。

还有一次,天刚朦朦亮,杨师便赶到练拳场习拳。正练得起劲时,忽然感觉身侧高处有人(场地在山林中直趟形成,向上呈梯形式状),便纵身来到高处。藏在树后的那人忙出来道歉道:我无别意,是山西路过,听说这里有练形意拳的过来看看,今日一见,不虚此行。随后就交流起来,那人和杨师交流了很长时间。

有一位形意拳师,常用蛇形得手,每试必爽。听说杨师练功很苦,在场地交流时,讲手出招,游鼍即到。杨师同样变换鼍形,未使对方得手,自后亦与之相交甚好。

恩师杨遵利先生常给徒弟们讲,当时在场地应对这种事真不少,老师年龄大了,徒弟自应担起职责。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维护本门声誉。他最赞成李师爷的一句话就是:练武没有和人动过手才最好!

从跟高医俗老师学拳到从李静轩老师学拳,到2003年上半年,20余年间,杨师一直是在英雄山形意拳辅导站。从学到协助教拳到交流,到带队打全国比赛,杨师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他精深的形意拳功夫和丰富的交流经验,奠定了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成为一代名家的基础。

 

青年授徒,全国比赛显身手

1981杨遵利师随师父高医俗先生参加了在青年公园举行的济南市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高医俗师爷上场的项目是形意拳基本功、龙形四把等。参加人员还有朱蕴山、刘鑑堂、李桐芳、陶象泉、张庆森、刘辉成、归文红、孙绪生、林信斋等,杨师在比赛大会中观摩到了很多老拳师的风采。

1983年,济南市武术馆成立暨济南市传统武术表演大会在洪家楼郊区体育馆举行,杨遵利师又随高医俗师爷参加了比赛高医俗师爷是场上裁判长。参加表演人员有:杨遵利、刘辉成、陈心耿、姚凯、姚志刚、于承银、杨景海等,杨师在比赛大会上的项目是形意五行拳、五行生克拳。

19842月高医俗师爷去世,杨师与师兄弟们万分悲痛。杨师及时通知师兄弟们并和师兄弟们忙前忙后,办理高师爷的丧事。当时参加治丧的师兄弟有陈心耿、归文红、张维亮、李延军、郭晓冬、王长源、张立、孟宪芝等。

在治丧期间,杨遵利在高师家接待了代表济南市武术协会、济南市武术馆来慰问的周永祥、胥瑞、陈济生、李恩久等领导和武术名家。

因高师无子女,杨师在征得高师奶意见后,亲自把师父高医俗葬在了他教拳育人的英雄山练拳场地。

以后每到场地,杨师先到高师安息处,静视一会,缅怀高师,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有下功夫练好拳,才能对得起高师的教诲。

几十多年过去了,杨遵利先生已担任了济南形意拳研究会会长,还被评为中国武当武术十佳武术名家。秉承其学,随了其愿,又出版50万字的武学著作《形意拳述真》一书,并教授了一大批学生,以慰其志,以弘其愿。前有师者,后继有人,高医俗师爷在天之灵足以慰籍。 

高师爷去世后,大多师兄弟,觉得就像失去支柱,来练拳的越来越少。杨遵利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守望着恩师的传拳场地。大约两年时间,常来练拳的有:于德水、师庆荣、郭克红、赖志军、张红新、姚凯、姚刚、陈连济等。

1985杨遵利师参加了的济南市武术比赛。参加人员有:杨遵利、于承银、徐学强、刘再生等。

1986年,澳大利亚武术代表团来济南进行武术交流访问,杨遵利师随李静轩师在山东体育馆与当时济南的武术权威和武术代表人物进行交流表演,杨师作为一位年轻武术传人参加交流,其拳艺深受赞赏。

1988年,日本武术代表团来济南进行武术访问学习,杨遵利师表演了形意拳和武当三十二母实剑,并进行了切磋交流,日本客人对中国民间武术的精粹大加钦佩。

199010月首届全国形意拳交流观摩大会在北京举行,杨遵利师担任大会评议员,杨师所执导的济南形意拳队集体拳获三等奖等好成绩。

1990济南世界旅游日武术表演大会,杨遵利师也带队参加。

……………

其实杨遵利师在高医俗师爷去世后(1984年)就已经开始传拳,当时恩师所教的孙健师兄在199010月首届北京全国形意拳交流观摩大会获得了拳术二等奖,杨师并在北京随师拜访了当时的形意拳名家李天骥,李老见是山东的同门来访,心下很是高兴,更是谈起当时在山东国术馆学拳的故事及他的父亲李玉琳(武术名家)在国术馆担任教务主任及李应壎任形意拳教员的经历,并赞赏李应壎先生德艺双馨。

参加完这次全国形意拳大赛,很受鼓舞,见到了很多武术名家出席大会,像李天骥、张文广、孙剑云、张宝杨等。

孙健师兄回到济南又随师参加了济南世界旅游日武术表演大会,并于19919月在山西太原全国形意拳邀请赛中获奖,1993年参加济南形意拳擂台赛,上台博弈中表现出众,那时杨遵利师担任擂台赛主裁判,组队参赛人员获亚军。

1991年参加山西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获奖。

杨师随后教过的人员有:孙健、赵峰、王磊、梁豪、吕强、王传成、于文源、马永贞、吕明、李泰等。

199111月杨遵利师带队参加济南市武术比赛(天桥体育馆),获普通组团体总分第四名等好成绩。

1991年山西全国形意拳邀请赛在太原举行,杨遵利师带队参加,并担任大会裁判员。

1993参加了济南国际武术旅游演武观光大会,杨遵利师剑术获得黑陶奖。

从那以后,杨师开始正式走上了弘扬济南形意拳的道路,频繁的与其他武术流派交流,积极推动济南形意拳的发展,多次组队带队参加国际、全国形意拳比赛,任济南代表队领队、教练,并任大会裁判员、裁判长、总裁判长,组委会副主任、主任、顾问等。团体获总分第一名等好成绩。正因为他的付出,济南形意拳开始不断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越来越具影响力。

1995年杨遵利师率队参加首届中国深州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任济南代表队领队兼教练,团体获大会锦旗,队员获第一名等好成绩,他的论文《形意拳的运动特点》获优秀论文奖。20005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千年元春齐鲁杯形意拳、八卦掌强省精英邀请赛上被聘为大会裁判长。20018月率队参加山西平遥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任济南代表队领队,并被聘为大会裁判员,队员获银牌、铜牌数枚。200110月他被邀请参加中国深州形意拳擂台赛研讨会,论文获优秀奖,并被聘为中国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200210月参加中国齐鲁首届形意太极八卦精英赛,任大会裁判长,所组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310月杨遵利师又参加北京全国形意拳邀请赛,任济南代表队领队、教练,被聘为大会裁判员,参赛弟子获金牌、银牌、铜牌数枚等好成绩。

 

      传播形意,餐风饮露,弘扬形意拳文化,铸就济南形意拳辉煌!

随着现代步伐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奔波劳碌,有的习拳者也淡淡荒废,以前的助拳、教拳生涯夯实了杨师的武学基础。

2003年是杨遵利师在武学上的转折点,他终于可以大开山门授徒了。为了探寻济南形意拳的发展机会,他餐风饮露,活跃在各个传授点,寻找全面发展的契机。

当时任济南截拳道推广会会长的轩庆龙与汪峰、包伟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慕名找到了杨遵利先生,在切磋交流中,叹服于杨师形意拳功夫,汪峰更是心悦诚服拜倒在地,请杨遵利收下为徒。杨师道:如真想学形意拳功夫,就按老规矩拜师入门,刻苦修炼,传承本门武学。他们按传统拜师仪式,正式拜师成了杨师门下入室弟子。从那以后,杨师每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授弟子,广泛传播,到如今拜师入门者已达300余人,培养学生更是千余人,开创了济南形意拳传承发展的大好局面。

当时教拳条件比较艰苦,杨遵利师也是在慢慢探索传拳的方式。轩庆龙三人每个星期六、星期天到杨师家中学拳,因家中地方有限,杨师便在小区的一楼道胡同中教授。后来又有慕名而来拜师学拳的冯成龙、藏中鲁、庞志勇、孔蓝堃等。杨师将传拳地方换到南郊水厂门口,晚上借着门口的灯光教授弟子。当时又有刘向阳、公臣也加入了学拳之列。

为规范形意拳传承,约束弟子认真习拳,杨师按照传统仪式,制定拜师规则,为他们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这一批弟子如今均坚持不懈的跟随杨师习练着形意拳。无论在各地,每年都到济南来给杨师汇报总结拳艺。

当时杨遵利师正在编著《形意拳述真》一书。杨师从跟高医俗师爷,到从李静轩师爷学拳,一直记录着拳学心得和纪要,学拳后回去把动作要领记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再在练拳时问老师,就是那时的好学和用心的记录,有了著作的基础。

回忆起写书时,杨师一脸幸福,笑称那时真是没有吃饭的空,房间里全部铺满了书写的稿纸,当时是六月天气,高温达到35度之上,拍照时汗流夹背,光照片就拍了四千多张。白天上班,晚上伏案疾书,有时还要放下笔,走拳找一下思路,但那时的充实无法言状。有时杨师望着一摞子书稿,再看着著作,内心的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就是因为那时的坚持,才有了后来2004年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多达50多万字的形意拳著作《形意拳述真》。

其实,杨遵利师在2000年就写成了20万字的《形意拳述真》,也是当时非常具有价值的一本形意拳书。

20038月,在和大学的弟子谈话中,杨遵利师的脑海中豁然闪出了新的想法。就是到大学校园中去开创传授形意拳的先河,可以说是给形意拳注入新的活力。大学校园是文化的集结地,让传统武术文化形意拳走进大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思路一下子拓开了让更多人学习形意拳的方法,可以说我师父杨遵利先生是让济南形意拳走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人。

想想和说说容易,要做起来,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此杨师开始了他披星戴月,迎风送雨到各大学传授形意拳的历程。在他身上践行的武术谚语是:冬教三九,夏教三伏。

当和杨师交谈在大学传拳经历时,能感觉到在杨师身上有一种非常自信的气质,可能是这许多年的文化修养沉淀,让他在大学生中谈古论今,风趣优雅,吸引了一大批的大学生追随他来学习形意拳。就像大学生弟子说的那样,师父身上有一种像磁石一样的魅力,像慈父一般的亲情,鼓舞着我们喜爱并刻苦学练。从二十多里的党家庄到师父在市里的教拳场地,丝毫没有累的感觉。积极向上,心情舒畅,在快乐中享受着形意拳的内涵。

 

记得杨遵利师第一次趁周日到山东力明学院(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招生,报名者一百多人。而一百多人均是因是形意拳和截拳道同时招生,因对形意拳不了解,都是冲着截拳道来的。当时想学形意拳者仅有九人。在报名现场,其中有一学生问杨师道:老师什么是形意拳?,杨师解释了一下,同学问道:形意拳是内家拳?杨师点头,这同学方欣喜若狂道:那我学内家拳。这使杨师感觉到,要想弘扬济南形意拳,还有太多的路要走,有太多的事要做。

从这以后,每周五下午五点下班后,杨师吃口饭就打车到二十里外的山东力明学院教拳,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一点多回来,一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回睡觉都在十二点以后。然后第二天,大学生们再到济南市里杨师家附近再学练一上午,这种方式,一直坚持了近十年。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热爱,杨师使形意拳在大学中开花结果。经过杨师努力,学生从九人慢慢增加到十人,再到二十人,到2004年主办首届济南形意拳尚武杯比赛时,学生已达五十多人,当时孙绪生、师庆荣、赖志军、邵凌才等几位杨师的师兄弟都参加了活动。

 

弟子一多,在楼道胡同教拳就诸多不便,杨遵利师又找到了一个荒废的菜市场大棚(伟东新区),后因拆迁,又将教学点安排在铁路宿舍内青年广场。从2003年冬天,到2004年春天,都在铁路宿舍广场教学。冬天里的广场很少有人,到了春天锻炼的人就多了起来,加上慕名来学形意拳的人一多,在广场教拳就有诸多不便了,更重要的是杨师怕影响到周围的居民锻炼。于是杨师带着众弟子去寻找场地,终于找在济南市玉函路六里山东麓的山坡下,找到了一块地方。

当时的这块地方,杂草丛生,地势凹凸不平,一侧还有一个深坑。从此,杨师每周日上午带弟子们,先平整填补场地,再学练形意拳。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使场地有点平整。最后,还是花钱请了施工队伍来,将场地做成水泥地,场地几经改造才有了现在地势开阔,可容纳一百多人的六里山济南形意拳传拳拳基地。 

这块形意拳训练场地,凝聚着杨师的汗水和心血,也开启了济南形意拳推广的十年辉煌!

为弟子习拳方便,2004年又在趵突泉边,五三惨案纪念碑下南侧加设了趵突泉济南形意拳练拳场地,每周二晚上下班后去教拳,一般时间为三四个小时之多。

山东力明学院传拳的成功,让杨师把目光放到了其他大学,先后建立了济南形意拳济南大学分会、财政学院分会、老中医药大学分会、济南职业学院分会、山东大学研究会。

星期一晚上到济南职业学院教拳,星期二晚上在趵突泉场地,星期三晚上转战济南大学教拳,星期四晚上是山东财政学院,星期五晚上是老山东中医药大学(老校),星期六下午到山东力明学院教拳,星期天上午到英雄山东麓山坡下六里山形意拳总拳场教拳,一个星期排的满满,因为教拳讲话太多,一个星期下来,杨师嗓子便哑了,因故才慢慢取消了老中医药大学的教拳。

后来在2012年山东大学分会成立,杨师共创建大学形意拳研究会教学拳点近十多,后为方便学生学拳,又加设多个训练点,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冷热寒暑,杨师均坚持不懈的穿插在不同的教拳场。

由于杨师的坚持与成就,济南师范天桥附中校长慕名前来多次考察,并邀请杨师把济南形意拳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了小学。

在杨师的多方奔波努力下,2008年将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为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9月将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济南形意拳的一项历史性荣耀,是济南武术界的荣耀,也标志着济南形意拳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济南形意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受到保护。杨遵利作为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以清新的武术理念延伸着传统武术的内涵,他的努力将载入史册。

杨师默默耕耘,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培养武术形意拳传承人才为己任,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而不断努力着。作为一个普通武术人,杨师以他特有的热情和执着,使这里的传统武术形意拳文化朝气蓬勃、催人奋进。

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形意拳交流大会获优秀论文奖;2002年获首届中国武术家武术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武当武术十佳武术名家。被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2005年度中国百名行业风云人物。2007年获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百名优秀人物金爵奖。2001-2003年、2005-2009年被济南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评为先进工作者(个人)。2009年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武术工作特殊贡献奖。2010年荣获首届山东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奖。2010年荣获济南市城市面孔十大人物候选人。

他的事迹被编入复旦大学成教院刊物,传略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十几部辞书。并被选为中国武术优秀期刊《武魂》杂志2002年第11期封面人物。

杨师多年来培养了来自国内外一大批学生,部分弟子学生参加国际、全国武术形意拳比赛获金、银、铜牌数十枚及一等奖等。所培养的学生,百余人获得中国武术段位和世界功夫武术段位,有三十余人入编武当武术家大辞典。

在继承传统,弘扬非物质文化的理念下,正式拜师入门的弟子达到三百多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杨遵利师的带动下,济南形意拳正以蓬勃的发展锐势向外界传播着济南形意拳这一古老拳种文化传承,让人们展示着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待续